新聞稿

11/3「聽˙歌的表情」聆聽原住民生活樂舞

發佈時間:2020-11-08 / / 最後更新日期:2020-11-25

發佈單位: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

  充滿秋意的東部,正適合旅行的季節,花蓮與台東七個原住民地方館舍及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包含本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吉安鄉阿美族文物館、壽豐鄉原住民族文物館、萬榮鄉原住民族文物館、瑞穗鄉奇美原住民族文物館、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族文物館及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以「七步走˙找東C」為主題,首次辦理聯合策展,將原住民多元文化面向,在不同場域接續開展,展現花東原民的精采文化內蘊。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政府一直以來為原住民族文化保留,尤其是有聲音的錄像,即便是粗造的器材,都要把它紀錄下來,透過原音,重新用語意紀錄,因為這是最急迫的。近年來原住民音樂創作蓬勃發展,探究歌詞原意,專注曲調旋律,用音樂傳遞文化,已如雨後春筍、人才輩出。本府於10月出版之「洄海嵐山」專輯音樂,名稱「洄海」意謂遇見溪水奔注與海浪衝擊呈迴旋狀的樣子,而「嵐山」是有霧氣的山群,就是坐擁花東縱谷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東臨太平洋黑潮的滋養,孕育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及撒奇萊雅族等六大族群文化的花蓮。以花蓮在地角度出發,透過樂、舞詮釋族群脈絡,也為古調注入全新生命力,為臺灣族群音樂交織出新的豐厚樂章,更將提供華信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於華信班機上撥放宣傳。由此可見,花蓮縣是具有多元及豐富孕育原住民音樂的搖籃及根源。
 
  此展覽以「聽˙歌的表情」為展覽主題,深入布農族、噶瑪蘭族、賽德克族三族部落進行田野調查,透過耆老傳唱,史料蒐集,將原民古調,原曲新唱,到當代流行創作,透過一首首樂曲,展現原住民族音樂發展脈絡。原住民樂舞在生活中相當重要,有著不可分割性,將日常生活方式、情感、事件與生活環境,以族語旋律哼唱與吶喊,是情緒的抒發,也是對土地的熱愛,藉由音樂與藝術結合策展的方式,從生活日常看見不一樣的原住民文化。

  活動當天安排新社部落及立德部落的噶瑪蘭族青年們用歌聲為活動開場,今天與會人士包括縣議員李正文、花蓮市公所秘書蔡淑香、新城鄉原住民事所長曾秀英、壽豐鄉原住民課代理課長粘宗勳、花蓮市民代表蕭民隆、布農族語言推廣老師張小芳、國立史前文化博館研究員方鈞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陳俊斌等多人到場共襄盛舉。另外,邀請Amis旮亙樂團團長少多宜·篩代為活動亮點儀式祝福展覽順利圓滿。

  「聽˙歌的表情」花蓮原住民生活歌謠特展至110年2月28日為期四個月在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展出,並安排系列活動,歡迎大家一同參與,詳細活動資訊請上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也請注意配合防疫請入館朋友記得配戴口罩,配合保持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