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稿
重現60-70年代部落經典傳唱歌謠,「原住民族黑膠唱片展」開幕,免費展出3個月
新聞稿
重現60-70年代部落經典傳唱歌謠,「原住民族黑膠唱片展」開幕,免費展出3個月
發佈時間:2023-08-21 / / 最後更新日期:2023-08-21
花蓮縣政府為記錄及典藏原住民族文化在時間與空間上的發展軌跡,於今(8/21)日辦理「原住民族黑膠唱片展—三輪貨車旁的歌謠錄音」開幕活動,藉由貓貍文化工作室授權展出鈴鈴唱片花蓮在地錄製的歌謠音樂作品,重現1960-1970年代部落經典傳唱歌謠。
現場林園及托瓦本部落文化健康站長者及當年阿美文化村等多位參與黑膠時代相關工作者專注聆聽的同時,彷彿走進時光隧道,回憶起過往美好點滴。另邀請到過去研究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音樂上有著相當深度的瞭解明立國教授介紹及分享數十年田野調查中獲得的珍貴知識與經驗。
展覽自112年8月19日至11月19日為期3個月,於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展出,期間共辦理四場次系列講座,主講人徐睿楷(Eric Scheihagen)為美國德州大學畢業,台灣流行音樂研究者,專長領域為台灣流行音樂史、西洋流行音樂史。廣泛收集台灣流行音樂(原住民族語、華語、福佬語、客語)與相關資料,特別收藏台灣原住民創作歌謠。
昨(8/20)日講座主題:1960年代發行大量原住民音樂唱片的鈴鈴唱片公司長期和阿美文化村合作歌謠唱片,9月16日主題:1960年代中期花蓮與台東的傳唱歌謠,10月21日主題:1960年代末期唱片多樣化,11月18日主題:1970 年代黑膠唱片的尾聲。歡迎民眾一同前來欣賞及聆聽早期原住民族部落的古調歌謠。
策展人王繼三與黃錦城表示,鈴鈴唱片從 1961 年開始出版各地原住民族演唱的歌謠,有幾個特別的地方值得關注與繼續探討。例如,這些錄音成果較1965 年許常惠與史惟亮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時間還要更早,且歌曲演唱沒有被調整或過濾,更接近原本真實的聲音。其次,因為已經是出版品,如今還有機會被民間零星保存,與民間會更具親近性。
縣長徐榛蔚說,溯源與未來一樣重要,回顧過去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以喚回「記憶的回顧」再現部落主體性及自主性歷史解釋權,促使族人喚起 1960 年至 1970 年代於花蓮地區的人文風貌,並藉此重新解釋當下時空的文化歷史脈絡性。另花蓮縣政府為保存原住民族影音資料及培育在地人才進行原住民族知識建構計畫,透過部落大學長期開辦課程,彙整語料及古調、編整教材及人才資料庫,期望未來有更多年輕音樂創作者利用這些昔日的傳統歌謠結合流行元素,讓這些帶著生活記憶的歌曲再次被吟唱、被運用、被感動。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藝術文化科長徐采瑤表示,本展覽精選 60 首歌曲,呈現當時的面貌,希望藉著原聲,把音樂背後的故事與各種細微文化元素具體連結。冀望在今天這個數位的資訊速食時代裡,能建構新的歌謠社群基礎,舊的歌謠有人聽有人唱,還能營造新的契機,讓歌聲與故事,繼續傳唱下去。
與會貴賓包括立法委員傅崐萁辦公室執行長林宗昆、花蓮縣議會議員李正文、林則葹、笛布斯‧顗賚及鄭寶秀、秀林鄉代理鄉長温永安、新城鄉公所專員葛秋夫、所長曾秀英、吉安鄉公所秘書蔣孝民、花蓮市公所專員劉品岑、部落事務組長王金華、田清興、李吉勇、吳德煥、楊宗寰、明立國教授及台灣流行音樂研究者徐睿楷、阿美文化村何金玉團長等人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