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原住民族野菜學校12/18開幕 以文創佐原民山林智慧 認識「慢‧精品‧花蓮」

發佈時間:2020-12-18 / / 最後更新日期:2020-12-24

發佈單位: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

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12月18日下午以簡單隆重的茶會揭幕,縣長徐榛蔚親臨主持。她說,在去年,花蓮縣政府辦理第一次國際慢食論壇,在其中論述在花蓮可以透過慢食結合原住民山林智慧,如今我們在野菜學校中實現,花蓮縣政府以將近十二個月的的時間規劃執行,將美崙山公園生態展示館重新改造活化,成為野菜及原生植物保種基地,徐榛蔚縣長與貴賓們攜手揭開牌匾,共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徐榛蔚縣長指出,今年在聯合豐年節中,活動會場呈現相當受歡迎的原住民美食攤位,呈現了非常多的我們各部落的食材,其中野菜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今年我們舉辦了首屆麵包果(巴吉魯)節,贏得非常好的口碑及迴響。這是花蓮的特色,也是台灣的美好,台灣文化的寶藏行銷也分享給全世界所有的在世界上的好朋友,讓他們看見原住民野菜文化的美好和深度,更有我們先人的智慧。
  以往在山林田野間,人們以為的「草」是部落INA眼中的寶,「採」著自然生成的野菜,「集」合了祖先的智慧、自然環境的給予,「慢」慢形成了阿美族世界的生活樣態,「吃」苦味的野菜,讓阿美族的味蕾顯得獨特且多元,取自於環境、依循著季節,阿美族是名副其實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族群。
  野菜學校幕後推手吳雪月教官闡述,美崙山自然生態豐富,光是可食用野菜就有13種,未來學生可以透過課程、DIY手作及城市尋寶方式來認識野菜和種子,慢慢的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讓原民文創藝術有演展空間,不僅將成為推廣野菜教育的重鎮,同時更要協助部落小農來推廣,期盼未來各部落都能有一個種子交流中心。
  原民會前主委、前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認為,人在思考環境變遷,我們與自然間的關係,轉換成為一種共生的概念,而非利用。隨之而來,依時序季節而產出,吃公平的、吃健康的、吃自然的、吃在地的、吃當季的成了消費主流,而這正是原住民的智慧飲食中的一環,讓「慢」成為生活中的基因找回,健康自然也會回來。
   原民處指出,新冠疫情影響各國觀光業之際,國內市場轉為內需為主,縣府透過各種行銷活動,吸引國人到花蓮旅遊,將觀光產業依據「在地特色」來推動「慢.精品旅遊」,「慢慢的體驗花蓮在地特色,用旅行來享受精心設計,透過『問』認識風土、透過『嚐』探索部落百味、透過『吟』感受熱情,透過『舞』創造身體的記憶。」希望留得久、玩得慢、走得深!
 原民處處長陳建村表示,本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在本縣「野菜教母」吳雪月教官的精心策劃以及原民處團隊認真推動執行之下,能夠非常有耐心,而一次又一次,把我們很重要的文化資產,透過我們的野菜保種計畫保存起來,最珍貴的是我們把部落先人取自山林的智慧拿出來,完整的收納起來,沿古再加上創新,讓年輕一代的年輕人更加的簡而易學,簡而易懂,學習我們自己採集上天賜予野菜的智慧,食材來自於生活,開幕會場與野菜相關的包括圖片、文字、種籽的陳列與展示,這些都是我們族人生活周遭以及他的至誠之心,分享之心,將所有的生活的題材納入野菜文化當中,這是我們覺得分享生活上的美好,希望能夠常常久久。這是花蓮的驚嘆更是台灣的驚嘆,保留寶貴的原住民野菜文化與資產是我們的責任。
  會場播放台灣舞蹈大師張逸軍老師,拍攝的形象影片,豐富了野菜文化的藝術展現。又加上原住民裝置藝術家撒部‧噶照的作品,以漂流木等天然素材呈現最質樸與自由奔放的創作風格,與野菜豪放不羈的蔓生於山林田野間的風格形象相互輝映,徐榛蔚縣長與貴賓們一同在導覽解說下,認識了更多野菜種子的精奇與奧妙。
  與會者花蓮縣議員陳英妹、笛布斯‧顗賚、簡智隆、周駿宥、張懷文、林宗昆、吳東昇、行政院聯合服務中心專員張金蓮、台東地方創生委員翁基峰、縣府農業處長吳昆儒及多位議員辦公室助理等
特地到場獻上祝福,眾人不約而同以撒部‧噶照老師的大型裝置藝術當背景拍照當起網美,可以預期未來美崙山地區將增添另一處拍照打卡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