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稿
花蓮原民山海劇場開工動土 東台灣首屈一指原民知識與山海體驗的文化基地
新聞稿
花蓮原民山海劇場開工動土 東台灣首屈一指原民知識與山海體驗的文化基地
發佈時間:2022-03-13 / / 最後更新日期:2022-03-13
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工程開工典禮,於111年3月13日在本縣豐濱鄉磯崎國小舊址正式動土開工,結合當地部落文化特色,將打造東台灣首屈一指以在地生活體驗、生態旅遊、部落傳統知識系統為根基的文化體驗基地,未來勢必成為花蓮原住民產業發展重要地標。
花蓮縣政府於100年傅崐萁立委在花蓮縣長任內時規劃辦理「山海劇場」,103年進行可行性評估,最後選址在豐濱鄉磯崎村的磯崎國小舊址。於106年爭取到花東基金第二期計畫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工程總經費1億9,952萬元,由曾經設計監造橫山書法藝術館、桃園新坡多功能館、台中花博發現館等,均取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的知名建築師潘天壹團隊負責設計規劃,採納部落會議之建言,適當選用竹、木材料,抗颱風及適應氣候,兼顧後續合理合宜之保養維護及長期使用無虞之綠色建築設計,融入在地原住民生態風格,營造具原住民族文化表徵與山海自然特色的建築形式及原住民族文化內涵的室內與戶外園區空間。基地面積6,679平方公尺,完工後,樓地板總面積7,270平方公尺,而公共建設整備預計興建包含表演空間、輕食吧及多功能教室的原創館,約可容納250人座位席;住宿區規劃30間房與餐廳;另規劃停車場及道路公路兩側綠化,同時發揮睦鄰功能留設予部落公共使用的加路蘭廣場及部落運動場等空間,以及導覽指標與地景塑造、部落意象景觀營造、周邊傳統巡禮之硬體改善。
縣長徐榛蔚表示,100年開始發想山海劇場,選地擇地從靜浦、立德到磯崎,東海岸的土地非常寶貴,為了讓行走在台11線的旅人及交通往來可以駐足欣賞東岸之美,體驗這塊土地上祖先的智慧及珍貴寶藏,過程中非常多的與部落族人對話討論,最後選址在磯崎。103年開始評估作業,終於爭取到花東二期(105-108年)的計畫經費,106年得到中央核定1億9,952萬元,其中本府秉持尊重部落及踐行原基法21條,108年11月16日得到部落會議全場通過,其中有無數的溝通與討論,這都要感謝整個磯崎部落的推動小組、潘天壹建築師及縣府原民處、建設處、地政處的努力。之後啟動都市計畫變更及辦理土地撥用,110年6月工程開始招標,整個經歷六年的時間,雖然因面對全台缺工、物價上漲,縣府仍持續努力一一突破所有的困難,才來到今天的開工典禮,所有的感恩盡在這一刻。縣府舉辦花蓮美學節,特別把工藝師的作品在美學節呈現被世界看到,不斷提升工藝品的價值跟時尚,古老的智慧不會被磨滅,因時代不斷的亙古恆新,只要我們做好保存,實踐在生活當中,縣府將一起陪伴部落實現願景。
花蓮以地景多樣、族群多元、文化多彩引以為傲,隨著國際慢食文化發展,花蓮縣政府規劃慢食產業佈點計畫評選出14家代表花蓮縣原住民慢食的餐飲指標,東海岸就有「在磯崎 好日常」計5家據點;更不乏曾參與國際競賽和駐村的藝術大師與獨步全球唯一的香蕉絲工藝等共9間雕刻與竹籐草編的工坊收錄於《原藝百工-花蓮部落工藝家群像》系列書冊。山海劇場完工後,不僅開啟部落就業的機會,更將打造台11線上成為豐濱、長濱「雙濱生活圈」北端起點,並串連南來北往東海岸觀光資源,除了美食和工藝外,深度的部落與山海知識體驗,帶領大家聆聽村落間的文化故事,跟著在地職人進入古道、探尋山林、親近海洋,走訪美麗的東海岸。
徐縣長表示,「山海劇場不只是劇場,而是親身體驗原住民族文化的場所」,只有在地人才能熟悉在地智慧、在地知識。豐濱鄉包含阿美族、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漢人等多元族群,因此基地所在的磯崎村演繹了精彩的歷史脈絡、族群關係與歷史圖像。原住民部落最美之處就是體驗,山海劇場並非是坐在椅子上欣賞的空間,而是一處利用磯崎大山大海特色,呈現祖先智慧的劇場,親身體驗原住民族生活的空間。
今日開工典禮別出心裁,除了有磯崎文健站的歌舞展演、耆老鳴槍,還有部落餐廳五星級的精緻美食。與會貴賓有花蓮縣長徐榛蔚、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立法委員傅崐萁、鄭天財、陳瑩立委特助杜仁義、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郭應義、花蓮縣議會議員笛布斯·顗賚、賴國祥、蔡依靜、簡智隆,豐濱鄉長江莉婷、豐濱鄉代表會主席曾金水、副主席陳天高、代表劉靜芳、司玉花、潘禎祥、吳素英、古方新,磯崎村長陳明憲、歷任村長、磯崎社區發展協會洪清一理事長、撒奇萊雅協會吳光明理事長、張金盛頭目及豐濱鄉總頭目黃新喜及所有頭目、村長、磯崎部落會議主席馬中原、婦女意見領袖、花蓮縣東海岸部落智慧旅遊協進會高志遠理事長、縣府原民處長陳建村、文化局長吳勁毅、青年發展中心執行長明良臻等多人到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