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25-02-10 / / 最後更新日期:2025-02-10
花蓮縣政府為深入復活節島進行文化交流,與在地Ballet Cultural Kari Kari舞團與Ao Tupuna基金會(Fundación Ao Tupuna)考察極東點島嶼文化、包括歷史遺跡摩艾雕像、自然保育區及島民重要民族發展起源地,同時瞭解土地與海洋保育等議題,出訪團此行深度且多元理解復活節島文化內涵。
Ao Tupuna基金會為復活節島在地組織,其關注議題包括教育、社會、文化、環境和學術議題,期望透過全方位面向的耕耘、維護與發展,來守護復活節島的傳統文化知識與精神,並提升島上的文化生活環境。該基金會同樣自縣府出訪團隊登島後,即全程陪同接待團員走訪島上重要起源地及文化地區,提供團隊大力協助與支持。
本次出訪團隊在開始當地深度探訪後,首先前往參與一年一度重要的Tapati Festival樂舞節,實地參與「兒童組標靶投擲比賽」、「農產品大賽」,及「花環與雕刻製作比賽」,並與當地居民共同見證及慶祝比賽結果。此三項競賽內容與精神皆與復活節島傳統文化有關,其中農產品大賽十分激烈,比賽項目皆為島上當季盛產蔬果,包括南瓜、木薯、西瓜、鳳梨等,其尺寸份量皆十分驚人。據當地居民表示,由於島上土地因土壤受海水影響,不易種植農產品,因此特別以此競賽作為支持努力於農務人民,其立意深遠且富含關照社群的精神。
結束Tapati Festival參訪後,團隊隨即展開歷史文化遺跡參訪行程,前往考察摩艾石像遺跡、歷史景點,並透過在地導覽,以走讀方式認識復活節島的傳統價值與世界觀。根據在地導遊指出,摩艾石像的起源有兩種說法:1. 紀念逝去的偉大祖先、2. 純粹的雕刻藝術。但無論起源為何,摩艾石像是承載著深厚的祖靈信仰與歷史記憶,常見於沿海或島上重要地區,面部多朝向村莊內陸地區,象徵著守護著島上的子民,而其中具有白色眼睛的摩艾,其眼睛以白色珊瑚礁製作,則代表著最高領袖或被賦予靈魂的神聖石像。非常特別的是,在Ahu Akivi地區則有7座面向著海的摩艾石像,當地人表示此7人代表千年前第一批航海抵達這座島嶼的祖先,因此它們凝視著遙遠東方一個島嶼,即為Rapa Nui族人起源之地。而這項說法與花蓮縣出訪團隊的到來,相互產生了共鳴,加深當地族人對於我們擁有共同根源的篤定。
而在行程的最後,Ao Tupuna基金會則帶領花蓮縣出訪團隊前往海灘認識當地海洋環境議題。基金會成員表示,復活節島每年會因為潮汐因素,海灘上會積累超過六噸來自全世界的塑膠垃圾污染物,這對於當地的環境保育造成影響。因此,淨灘與環保事務,成為了當地人共識與堅持,透過淨灘來了解塑料污染物對於島上的影響破壞,並推行減塑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理念。為了深入認識當地環境保育事務,縣府出訪團隊也積極參與淨灘,全員下灘、手持工具展開行動,過程中深刻體認到島上沙灘確實積累許多塑料垃圾,短短一小時的體驗中便蒐集到大量破壞自然環境的廢料,令團員們十分震驚,也再次深刻體認到環境保育不僅是守護家園,更是個維護世界南島家人生活空間的重要行動。
本次行程讓出訪團員們獲益良多,讓所有人深度認識復活節島上在文化、社會及環境議題上的發展現況。對此,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處長馬呈豪(Malay Boya)表示:「花蓮縣政府的出訪行程不單單僅是舞蹈、工藝、藝術等交流,我們強調『走讀式』的探訪考察,唯有親身的經歷與體驗,透過交流轉化具體的個人思想與行動。相信透過Ballet Cultural Kari Kari舞團與當地Ao Tupuna基金會的安排,出訪團已有全新的認識與學習,這將會帶給花蓮更多養分,更加認識南島家人,同時也能有實際具體作為,為世界南島家人盡一份心力。十分感謝復活節島居民的用心,花蓮必定會支持與共同努力。」
本次花蓮縣出訪團隊於復活節島實地交流收穫滿滿,團隊將於臺灣時間2月9日前往智利聖地牙哥進行南島文化交流,並準備接續前往馬達加斯加繼續參訪考察行程,以期完善、圓滿執行南島極境建誼計畫。